有新文章將於新網站「有心人事」發佈。https://psychtranslation.wordpress.com/
此篇文章也移居至新的網站囉,如想要在新網站閱讀此篇文章,請點「心理健康 | 有心人事」
有一天我又在抱怨人生何苦念PhD的時候,CKC很認真地問我「人一生那麼短短一回,你不覺得想要為人類貢獻什麼、留下什麼嗎?」聽完我沒差點把口中的水吐出來。我有聽錯嗎?眼前的白爛阿宅竟然胸有大志(好啦,是說我好像早就知道這件事,但這麼明白地講出來,我彷彿在看什麼立志熱血漫畫)
「沒有阿。我只是想混口飯吃哈哈哈哈。」我嘻嘻哈哈地回答。事實上,我的確沒有太偉大的抱負,但如果真的是為了混口飯吃,我真的不用念博士阿....有這麼多方法可以在社會上立足和養家活口,我倒底為什麼要念?是不是因為我害怕沒有更好的出路?是不是因為也不知道還可以幹嘛?是不是因為我覺得我已經花很多時間念了,所以棄之可惜?還是只是不甘心,覺得沒念完很丟臉?這種迷惘的感覺,好像是在海上獨自乘著一艘馬力不足的船:我不確定該往哪裡停靠,所以只好日復一日的在海上漂。
我至今還是沒有這些問題的答案,事實上我短期內甚至是永遠大概都不會有答案。不過,因為接觸到「核心價值」的概念之後,我決定暫時放過自己這些問題。這篇想要討論什麼是核心價值以及如何釐清核心價值。和上一篇一樣,這個概念源自Acceptance and Commitment Therapy (ACT)。上一篇在描述如何「降低負面想法的影響力,讓我們有力氣去做重要的事」。而這一篇在討論如何發掘什麼是「重要的事」。
2015年12月20日 星期日
2015年11月3日 星期二
[心理] 面對失敗:與失控的負面想法共存
有新文章將於新網站「有心人事」發佈。https://psychtranslation.wordpress.com/
此篇文章也移居至新的網站囉,如想要在新網站閱讀此篇文章,請點「心理健康 | 有心人事」
雖然大部分的時候,我是個自我感覺相當良好的人(良好到CKC聽到我的發言常常會翻白眼翻到後腦勺去XD),但我一直覺得自己在學術上沒有真材實料。特別是從去年十二月經歷重大挫敗之後,自我質疑特別多。面對失敗本身是一件令人恐懼的一件事,公開討論自己的失敗,特別是失敗之後並沒有成功的故事可以分享,更是難以啟齒。那種坦承佈公的羞愧感,還真像是把長滿痘痘的背裸露給大家看 (這什麼不倫不類的譬喻XD....但希望比「把滿目瘡痍的身體裸露給大家看」這個dramatic的譬喻誠懇一點)。
我想要紀錄自己脆弱的一面和過去幾個月的心路歷程。更重要的是,我想要分享一個關於「與負面想法共存」的故事。我們常常會聽到別人提昌要「保持正面思考」「不要想太多」「不要陷入負面思緒」,但事實是,越抗拒所謂「負面思考」,越容易停不下來地想、想、想。我們的思緒往往是不受控制的,不是想來就來、想停就停。舉例來說,我現在命令你不要想白色北極熊,千萬不要想白色北極熊喔![給你三十秒不要想白色北極熊] 你有辦法hold住不去想白色北極熊嗎?(不可能嘛!更多關於「白色北極熊」的研究,請點這)
去年的十二月初,我忐忑不安地在走廊徘徊,躡手躡腳把耳朵貼在門上,試圖偷聽口試委員對我博士論文計劃的評論。但是,也只能貼在門上個幾秒,被別人看到多不好意思。走廊外有一個通往外頭的玻璃門,那天LA難得下大雨,我望著門外,看著灰濛濛的天、聽著趴搭趴大的雨聲,我心裡想:「怎麼討論這麼久?」「應該不可能會不過吧?」
此篇文章也移居至新的網站囉,如想要在新網站閱讀此篇文章,請點「心理健康 | 有心人事」
雖然大部分的時候,我是個自我感覺相當良好的人(良好到CKC聽到我的發言常常會翻白眼翻到後腦勺去XD),但我一直覺得自己在學術上沒有真材實料。特別是從去年十二月經歷重大挫敗之後,自我質疑特別多。面對失敗本身是一件令人恐懼的一件事,公開討論自己的失敗,特別是失敗之後並沒有成功的故事可以分享,更是難以啟齒。那種坦承佈公的羞愧感,還真像是把長滿痘痘的背裸露給大家看 (這什麼不倫不類的譬喻XD....但希望比「把滿目瘡痍的身體裸露給大家看」這個dramatic的譬喻誠懇一點)。
我想要紀錄自己脆弱的一面和過去幾個月的心路歷程。更重要的是,我想要分享一個關於「與負面想法共存」的故事。我們常常會聽到別人提昌要「保持正面思考」「不要想太多」「不要陷入負面思緒」,但事實是,越抗拒所謂「負面思考」,越容易停不下來地想、想、想。我們的思緒往往是不受控制的,不是想來就來、想停就停。舉例來說,我現在命令你不要想白色北極熊,千萬不要想白色北極熊喔![給你三十秒不要想白色北極熊] 你有辦法hold住不去想白色北極熊嗎?(不可能嘛!更多關於「白色北極熊」的研究,請點這)
******
去年的十二月初,我忐忑不安地在走廊徘徊,躡手躡腳把耳朵貼在門上,試圖偷聽口試委員對我博士論文計劃的評論。但是,也只能貼在門上個幾秒,被別人看到多不好意思。走廊外有一個通往外頭的玻璃門,那天LA難得下大雨,我望著門外,看著灰濛濛的天、聽著趴搭趴大的雨聲,我心裡想:「怎麼討論這麼久?」「應該不可能會不過吧?」
2015年10月15日 星期四
[宗教] 揭開迷霧:山達基教與信仰的牢籠
有新文章將於新網站「有心人事」發佈。https://psychtranslation.wordpress.com/
此篇文章也移居至新的網站囉,如想要在新網站閱讀此篇文章,請點「社會觀察 | 有心人事」
08/02/2016更新:由於朋友近日分享了這篇報導,描述了Scientology(山達基教)的教徒在台灣有上升的趨勢,我決定更明確地表態我對山達基教的理解。以下"S教"指的是Scientology,而我介紹的紀錄片則是指"Going Clear: Scientology and the Prison of Belief"「揭開迷霧:山達基教與信仰囚籠」。以下是我去年寫的文章,希望大家會有收穫。
******
這篇是看完關於S教紀錄片的心得。原諒我這篇寫得有些隱諱,因為看完紀錄片,對於被S教騷擾有很大的恐懼。理性來說,要找碴也不會從我這個nobody開始,但我就是不想寫得太明白(無錢無勢的小嫩咖還是有點怕死這樣)。可是我也不想悶不吭聲,因為我想向製作群致敬。
******
會知道這部紀錄片,是有一天看到新聞報導:為了拍攝這部紀錄片,HBO找了160位律師來對付S教的阻撓。這引起我很大的好奇:哪個宗教組織有能力騷擾人到HBO需要請160位律師?這部紀錄片,清楚地描繪了S教的起源、教義、領導者、信徒和引起爭議的事件。我希望從S教的故事,讓大家注意類似S教的組織 (eg., 台灣的日月明功)究竟是如何滲透到我們的生活中。我也試圖利用心理學的實驗來解釋為什麼人會成為信仰的囚徒。
2015年9月25日 星期五
[心理] 睡眠改革:擁抱睡眠從改變習慣做起
所有新文章將於新網站「有心人事」發佈。https://psychtranslation.wordpress.com/
此篇文章也移居至新的網站囉,如想要在新網站閱讀此篇文章,請點「心理健康 | 有心人事」
「已經躺了兩三個鐘頭,還是睡不著。每天早上精神不濟,白天拼命打嗑睡。已經連續這樣超過六個月了,怎麼辦?」此篇文章也移居至新的網站囉,如想要在新網站閱讀此篇文章,請點「心理健康 | 有心人事」
*****
睡不好,是一件崩潰又討人厭的事情。慶幸的是,有許多非藥物治療(eg., 認知行為治療),可以有效改善長期的睡眠問題 (泛指問題持續一個月以上)。這些治療不是什麼神祕魔法,就只是透過改變睡覺的習慣來改善睡眠品質。
一般來說,有臨床心理師的協助,比較能夠堅持全面的「睡眠改革」。但如果你有紀律、有耐心,意志堅定且不畏艱難,你可以利用下面的原則,嘗試自助。同時,也因為不是什麼神秘魔法,改變無法一蹴可幾。改善速度因人而異,但通常是以「週」為單位。改革的過程中,會有一段陣痛期(睡眠不足),所以要有心理準備這是長期的戰鬥喔!
2015年9月17日 星期四
[關係] 相愛容易相處難:愛的五種語言
所有新文章將於新網站「有心人事」發佈。https://psychtranslation.wordpress.com/
此篇文章也移居至新的網站囉,如想要在新網站閱讀此篇文章,請點「人際關係 | 有心人事」
在下標題的時候,一直覺得「愛的語言」這個詞有夠做作。不過想來想去,覺得切中主題,所以決定還是使用「愛的語言」這種(鬼)話來當標題。
一段關係,總是有幾段對話讓人印象深刻。
和CKC在一起的十年間,有一段對話至今難忘。那時,我們剛搬來美國,第一次住在一起。當時CKC比較忙,總是早出晚歸。所以家事,諸如煮飯、洗碗、洗衣等,主要還是落在我身上。
儘管CKC已經在床上快不省人事,我在睡前常常問:
「欸欸欸你知道我今天做了些什麼事嗎~~~」我熱情地問。
「不知道。幹嘛?」
「我今天做了很多家事!我有去買菜、煮飯、洗碗、洗衣服。」
「喔,很好啊。」CKC忽然有點冷漠,也沒有興致繼續這個話題,倒頭就睡。
此篇文章也移居至新的網站囉,如想要在新網站閱讀此篇文章,請點「人際關係 | 有心人事」
在下標題的時候,一直覺得「愛的語言」這個詞有夠做作。不過想來想去,覺得切中主題,所以決定還是使用「愛的語言」這種(鬼)話來當標題。
*******
一段關係,總是有幾段對話讓人印象深刻。
和CKC在一起的十年間,有一段對話至今難忘。那時,我們剛搬來美國,第一次住在一起。當時CKC比較忙,總是早出晚歸。所以家事,諸如煮飯、洗碗、洗衣等,主要還是落在我身上。
儘管CKC已經在床上快不省人事,我在睡前常常問:
「欸欸欸你知道我今天做了些什麼事嗎~~~」我熱情地問。
「不知道。幹嘛?」
「我今天做了很多家事!我有去買菜、煮飯、洗碗、洗衣服。」
「喔,很好啊。」CKC忽然有點冷漠,也沒有興致繼續這個話題,倒頭就睡。
2015年9月13日 星期日
[心理] 恐慌症 (下)
上次簡介恐慌症 (panic disorder) 在這。今天來討論目前對恐慌症的了解。
先把恐慌發作分成三個部分:生理反應、認知(想法)、行為。
所以即使一開始的生理反應是正常的(例如因為喝咖啡或運動而心跳加速),因為我們錯誤的解讀(我是不是得了心臟病?),導致我們更緊張。當我們倍感壓力、危險時,身體就會啟動相關必要的機能來協助我們生存,而這些身體的反應和我之前說恐慌發作的生理反應一樣。
先把恐慌發作分成三個部分:生理反應、認知(想法)、行為。
- 生理反應 (physical symptoms) 就是上一篇提到的心跳加速、流汗、身體顫抖、呼吸急促、哽咽或窒息感、胸悶或不適、噁心、暈眩、很冷或很熱等症狀。
- 認知 (thoughts) 指的是我們的想法、告訴自己的話、對事件的解讀。有恐慌症的人往往會錯以為恐慌發作(panic attacks)代表自己精神異常、失去控制、神經衰弱、患有心臟病等。
- 行為 (behaviors) 指的是動作和反應,例如逃跑、尋求協助、避免會引起恐慌的場合。
所以即使一開始的生理反應是正常的(例如因為喝咖啡或運動而心跳加速),因為我們錯誤的解讀(我是不是得了心臟病?),導致我們更緊張。當我們倍感壓力、危險時,身體就會啟動相關必要的機能來協助我們生存,而這些身體的反應和我之前說恐慌發作的生理反應一樣。
2015年8月26日 星期三
[心理] 恐慌症 (上)
以前上變態心理學讀到恐慌症 (panic disorder) 的時候,心裡面總是偷偷想說「真的還假的啊?有這麼嚴重阿?」直到前一陣子接到一個新個案,我才真正體會到恐慌症的嚴重性。他說:
「我過去幾年來,每幾個月都會經歷一次panic attacks,我每次心跳都跳很快、呼吸急促變成過度喚氣、手指麻麻、不斷得流汗又感到暈眩。我每次都覺得我快要死掉了,我覺得我要得心臟病。我每次都打911,救護車過來之後,我大部分時候就沒事了。最近這兩個禮拜,我天天經歷panic attacks,我天天打求救電話。到醫院檢查,照了EKG,醫生說我的身體沒事,但我還是好擔心好擔心。為了避免panic attacks,我避免一個人走路(不然我倒下沒人會救我),避免到密閉空間(沒有逃生出口),到人太多的地方(無法被及時救援)。我現在無法一個人去買菜,也無法一個人搭電梯。當小孩問我能不能去迪士尼玩的時候,我都只能騙他說迪士尼最近關了。怎麼辦?」
「我過去幾年來,每幾個月都會經歷一次panic attacks,我每次心跳都跳很快、呼吸急促變成過度喚氣、手指麻麻、不斷得流汗又感到暈眩。我每次都覺得我快要死掉了,我覺得我要得心臟病。我每次都打911,救護車過來之後,我大部分時候就沒事了。最近這兩個禮拜,我天天經歷panic attacks,我天天打求救電話。到醫院檢查,照了EKG,醫生說我的身體沒事,但我還是好擔心好擔心。為了避免panic attacks,我避免一個人走路(不然我倒下沒人會救我),避免到密閉空間(沒有逃生出口),到人太多的地方(無法被及時救援)。我現在無法一個人去買菜,也無法一個人搭電梯。當小孩問我能不能去迪士尼玩的時候,我都只能騙他說迪士尼最近關了。怎麼辦?」
![]() |
為了不碰到版權問題只好自己畫個圖示意思意思一下 |
2015年8月19日 星期三
[旅遊] Zion, Antelope Canyon, Vegas
這次爸媽來美國,安排了一個Road Trip,我們從LA出發,橫跨四州:California, Nevada, Utah和Arizona! 分享一下我們的旅遊資訊:
橘色= Los Angeles; 黃色=Las Vegas, NV;
綠色=Zion National Park, Springdale, UT; 紅色= Antelope Canyon, Page, AZ
藍色= Bryce Canyon National Park (我們這次後來沒有去有點可惜)
行程:
- Day1: 一直開車。LA開車至Springdale, UT (近Zion National Park),中間停靠Las Vegas, NV吃中餐,車程八小時(不含中間停靠時間)。晚上抵達Springdale,在附近晃晃照照相。
- Day2: Zion National Park。爬了hiking trails: Lower Emerald Pools, Riverside walk, the Narrows (the Narrows未爬完).
- Day3: Zion National Park + 開車 + Horseshoe bend。一早去爬Angels Landing,中午在Springdale吃完飯後,開車開了2-3hr 至Page, AZ,在住宿休息一下,跑去附近的Horseshoe Bend.
- Day 4: Navojo Monument Valley + Antelope Canyon。
- Day 5: Horseshoe bend (again) + 開車 + Vegas。Page到Las Vegas,車程約4-5小時。
- Day 6: Vegas Buffet + 開車回家。車程約四小時(不塞車的話)。
參考地圖:
橘色= Los Angeles; 黃色=Las Vegas, NV;
綠色=Zion National Park, Springdale, UT; 紅色= Antelope Canyon, Page, AZ
藍色= Bryce Canyon National Park (我們這次後來沒有去有點可惜)
[統計] Dyadic Data Analysis
我的dissertation proposal是在探討老年夫妻的相關議題,所需要用到的統計方法和模型很有趣:Actor-Partner
Interdependence Model (APIM)。簡單來說,他是一個研究dyadic data的一個統計方式。Dyadic
data的中文是什麼我也不曉得,但dyad通常是指 「一對」有某種特殊關係的兩個人(如:夫妻、朋友、母子、醫病)。
一般的統計,我們會假設每個人是獨立的個體,但如果兩個人之間存在著一種關係,他們通常會互相影響,所以會有non-independence的問題,而APIM是一個可以處理non-independence的統計模型。同時,APIM也可以分析彼此對對方的影響!
APIM可以利用multi-level modeling以及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來分析和估算。把統計模型畫成圖的畫會長這樣~(如圖一)。水平線叫做actor effect (a1 & a2),對角線是partner
effect (p12 & p21)。Actor effect指的是兩位各自的predictor variable (X) 對「自己」的outcome
variable (Y) 作用;partner effect指的是兩位自己的predictor variable對彼此的「伴侶」的作用。
2015年8月16日 星期日
[心得] Privilege and poverty
今天看了BuzzTeam製作了一個Privilege影片,很有感觸。
一開始,參與者手牽手排一排,接著,主持人會問一些問題。
「如果你的父母親曾經為了養家而在晚上及周末工作,請往後走一步。」
「如果你和你的伴侶可以在公開場合表現親暱而不需擔心被嘲笑或被毆打,請往前一步。」
「如果你借過助學貸款,請往後一步。」
「如果你的父母有大學學歷,請往前一步。」....
隨著這一系列的問題,參與者不再是一條線。有些人遠遠在前,有些人遠遠在後。雖然這些問題無法完全反映出privilege這個複雜的概念,但是這樣的呈現privilege,視覺上,實在是挺震撼的。
一開始,參與者手牽手排一排,接著,主持人會問一些問題。
「如果你的父母親曾經為了養家而在晚上及周末工作,請往後走一步。」
「如果你和你的伴侶可以在公開場合表現親暱而不需擔心被嘲笑或被毆打,請往前一步。」
「如果你借過助學貸款,請往後一步。」
「如果你的父母有大學學歷,請往前一步。」....
隨著這一系列的問題,參與者不再是一條線。有些人遠遠在前,有些人遠遠在後。雖然這些問題無法完全反映出privilege這個複雜的概念,但是這樣的呈現privilege,視覺上,實在是挺震撼的。
2015年7月24日 星期五
[有趣] 太多選擇的難題 Paradox of Choice
今年TA了"The Science of Happiness",這門客探討了許多與快樂有關的科學研究。"Paradox of choices"這個議題深受學生喜愛 ,而我也相當能感同身受(不過,身為改了60份報告的TA,當幾乎每位學生們都在期末心得報告提到paradox of choices如何如何地有趣時,便會讓讓TA感到了無新意..常會在心中吶喊夠了夠了不要再寫八股文了XD)。
現在任何一件商品都有好多好多的選擇。上次繼CKC在實驗室把自己牛仔褲穿爆後(對,一蹲下來,牛仔褲就從屁股後方開花了哈哈哈),到Target買新牛仔褲,發現怎麼這麼多種類型,好難挑(slim fit, regular fit, relaxed fit, boot cut真的有差這麼多嗎?)!除了牛仔褲以外,白紗也是!不同款式、材質、品牌、設計感就可以排列組合成成千上萬不同的白紗,令人眼花撩亂難以做決定。但是,這麼多的選擇,真的會讓我們比較快樂嗎?
![]() |
忍不住想分享傳說中爆掉的牛仔褲..好啦這不是重點 |
現在任何一件商品都有好多好多的選擇。上次繼CKC在實驗室把自己牛仔褲穿爆後(對,一蹲下來,牛仔褲就從屁股後方開花了哈哈哈),到Target買新牛仔褲,發現怎麼這麼多種類型,好難挑(slim fit, regular fit, relaxed fit, boot cut真的有差這麼多嗎?)!除了牛仔褲以外,白紗也是!不同款式、材質、品牌、設計感就可以排列組合成成千上萬不同的白紗,令人眼花撩亂難以做決定。但是,這麼多的選擇,真的會讓我們比較快樂嗎?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