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15年9月13日 星期日

[心理] 恐慌症 (下)

上次簡介恐慌症 (panic disorder) 在。今天來討論目前對恐慌症的了解。

先把恐慌發作分成三個部分:生理反應、認知(想法)、行為
  • 生理反應 (physical symptoms) 就是上一篇提到的心跳加速、流汗、身體顫抖、呼吸急促、哽咽或窒息感、胸悶或不適、噁心、暈眩、很冷或很熱等症狀。
  • 認知 (thoughts) 指的是我們的想法、告訴自己的話、對事件的解讀。有恐慌症的人往往會錯以為恐慌發作(panic attacks)代表自己精神異常、失去控制、神經衰弱、患有心臟病等。
  • 行為 (behaviors) 指的是動作和反應,例如逃跑、尋求協助、避免會引起恐慌的場合。
這三個部分會互相影響,並且「越演越烈」,導致惡性循環。例如:注意到生理反應 --> 覺得自己得心臟病--> 緊張而心臟跳更快 --> 更加確認自己有問題 --> 打電話求助 --> 認為自己肯定要死了 --> 開始冒汗...etc. 



所以即使一開始的生理反應是正常的(例如因為喝咖啡或運動而心跳加速),因為我們錯誤的解讀(我是不是得了心臟病?),導致我們更緊張。當我們倍感壓力、危險時,身體就會啟動相關必要的機能來協助我們生存,而這些身體的反應和我之前說恐慌發作的生理反應一樣。



Note 高中生物複習時間:當我們遇到危險時,我們的交感神經系統 (sympathetic nervous system) 就會啟動,我們的身體也會有反應,而這些生理反應對我們都是有益的。例如:

  • 心跳加速:提供更多氧氣和消耗更多二氧化碳
  • 手腳冰冷:血液多流到big muscle,所以四肢末端血液較少 (遇到獅子可需要用大腿逃跑阿!)
  • 呼吸加速:提供肌肉更多的的氧氣讓大肌肉有能量作用
  • 冒汗:冷卻身體讓身體不會熱壞掉
  • 瞳孔放大:增加視覺可即之處
  • 乾嘴、噁心感、胃痛、拉肚子:緊張時須保存體力fight or flight,所以身體提供給腸胃系統的系統較少。
  • 身體顫抖、緊繃等:讓身體隨是準備逃跑或應戰
所以,其實這些生理反應本身是無害且有益生存的。恐慌症惱人的地方在於,明明沒有什麼實際的危險,卻會恐慌發作。而人們是一種喜歡尋求合理解釋的動物,如果找不到恐慌發作的「合理解釋」(eg., 有真實的危險),我們會往內探究:「是不是我的生理/ 心理有問題,才會恐慌發作?」例如,我的個案強烈的認為自己一定有心臟病才會這樣,即使醫生用EKG檢查並沒出現任何異狀。因此,有恐慌症的人往往很害怕這些生理反應,對於生理反應的變化也非常敏感

個案疑惑時間:可是如果不是自己有問題,為什麼即使沒有實際危險,我們的生理反應會有變化呢?

  • 正常波動:生理反應的變化,有時候只是正常的波動。
  • 壓力:壓力大的時候,容易會有生理反應的變化。
  • 擔心恐慌發作:這件事本身也會引起生理反應的變化。
  • 害怕自動化:多次因為「生理反應變化」而感到「害怕」之後,未來生理反應出現變化,容易瞬間「自動」感到害怕,錯以為這些生理反應莫名其妙地出現。
  • Interoceptive Conditioning當我們把「生理反應」與「負面事件」連結起來時,未來出現類似的生理反應時會容易感到害怕。
這也是為什麼,即使沒有實際危險,生理反應會出現變化。

簡而言之,有恐慌症的人往往因為錯誤的解讀,害怕這些生理反應,進而對於生理反應的變化非常敏感,以至於小小的生理變化都有可能造成恐慌發作。又因為害怕恐慌發作,行為上往往做出一些沒有辦法改善恐慌症的事情,例如避開容易引發恐慌症的場合 (eg., 人多或密閉空間),導致惡性循環

其實短短一篇blog實在無法把恐慌症的精隨表達出來,未來也許我會嘗試寫深入一點的內容,不過今天就當作一個介紹panic disorder的primer,希望可以引起更多人的重視。有興趣的話,可以考慮看看這本書:





這本書是由
David Barlow所寫的,他做了很多關於psychopathology的病理和臨床研究,是學界的一個巨擘。
這本書除了提供治療師大綱之外,也是一本給患有恐慌症的人的self-help book. 有興趣的話可以看看喔~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