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18年8月27日 星期一

[公告] 部落格移居至新的網頁囉!

親代的讀者:

實習結束,也代表我正式從臨床心理的博士班畢業。在籌備許久之後,我很開心地想要在這個時間點與大家分享我新架設的網站:


未來所有的文章都將發布在「有心人事」喔!




謝謝大家這三年來的陪伴。很期待這個新的開始!
凡姐
ps- 其實這個網頁還沒有正式在FB發布,所以還有可能會有改版,但希望你們喜歡啦。




2017年9月6日 星期三

[教育] 出國留學:美國臨床心理博士班申請指南

所有新文章將於新網站「有心人事」發佈https://psychtranslation.wordpress.com/
此篇文章也移居至新的網站囉,如想要在新網站閱讀此篇文章,請點「留學教育有心人事」


去年寫完這篇 美國諮商與臨床心理師的養成 的文章之後,陸陸續續收到很多信詢問如何申請美國臨床心理博士班。很多的問題大同小異,所以決定寫這篇文章。我會從「申請上的關鍵」、「選校」、「書面資料準備要點」、「國際生的處境」等方面討論申請學校的過程和須知。希望對有興趣到美國念臨床心理Ph.D.的人有幫助!


Noun Project: Aleksandr Vector & Maurizio Carpani 

2017年8月12日 星期六

[藝術] 賞析音樂(神)劇Hamilton:為什麼 <漢密爾頓> 這麼紅?

所有新文章將於新網站「有心人事」發佈https://psychtranslation.wordpress.com/

第一次聽到Hamilton這部音樂劇時,我無法理解為什麼一個關於美國國父的音樂劇可以這麼紅:紅到票要用搶的、原價不到$100的黃牛票可以賣到將近$1000美金。我既不在乎美國國父的故事,也沒那麼愛嘻哈饒舌,所以對Hamilton一開始的想法除了「聽說他很紅」就沒了。

一年之後,我因緣際會開始聽Hamilton的音樂,一聽驚為天人。我看的Youtube影片只有歌詞和音樂,沒有任何畫面。沒想到
光「看歌詞就好有畫面,所以就邊聽邊「看」了不下百遍。然後我就無法自拔地陷進去:我只能說Hamilton真的是一部神劇,然後新偶像是Hamilton的製作、寫曲、作詞人兼主唱、主演:Lin-Manuel Miranda.


  

身為一個沒有音樂、文學、戲劇、歷史背景的人,要寫所謂專業的「賞析」是不可能的,但我想要從一個迷妹的角度來分享欣賞這部音樂劇的方式,
希望像我一樣原本覺得這部劇紅得莫名其妙的人也可以理解這部神作。我會透過這些角度Hamilton本人」「人物刻劃」「故事編排」「情緒張力」「文字運用以及社會議題來討論這部音樂劇。先聲明,內容有「雷」,但是我認為要真的理解、欣賞這部音樂劇,其實應該要被雷,不然聽他在那邊嘻哈,應該會是有聽沒懂(中文饒舌都聽不懂了,更何況是英文)



2017年5月10日 星期三

[社會] 信者恆信的心理學:無所不在的確認偏誤(confirmation bias)

所有新文章將於新網站「有心人事」發佈https://psychtranslation.wordpress.com/
此篇文章也移居至新的網站囉,如想要在新網站閱讀此篇文章,請點「社會觀察有心人事」


我常常在想:為什麼即使相信的事情與事實有所出入,我們依然可以執迷不悟呢?

一位曾經堅信創造論、反對演化論的人葛蘭模頓(Glenn Morton) 描述了自己過去如何忽視演化論的證據。他用「惡魔」的譬喻寫道:"Morton’s demon was a demon who sat at the gate of my sensory input apparatus and if and when he saw supportive evidence coming in, he opened the gate. But if he saw contradictory data coming in, he closed the gate. In this way, the demon allowed me to believe that I was right and to avoid any nasty contradictory data."

粗略地翻譯如下:「我的認知空間前面坐了一個管制進出的惡魔,他對與我看法一致的證據敞開大門,卻把與我信念相衝突的證據拒於門外。如此一來,惡魔使我相信自己是對的,免於任何討人厭的資訊不一致。」

模頓的惡魔」(Morton's demon) 生動地反映了心理學的一個現象:確認偏誤 (confirmation bias) ,有時亦作「我方偏見」(myside bias)確認偏誤一般泛指尋找、解讀和記住對自己信念有利的資訊,並漠視否定信念的相關資訊的思考傾向用白話文來說,大概就像是「信者恆信、不信者恆不信」「只看見想看見的、只聽見想聽見的」「試圖忽略不想面對或不願相信的事情」。

2017年2月19日 星期日

[歡呼] 申請上實習了!!!!!!!!!!! (致謝文)

這篇純粹是想要和大家分享好消息!前天實習放榜,上了心中的第一志願,很開心也很期待。不知道我在說什麼的話,歡迎看這篇關於美國臨床心理申請全職實習的文章





這六年實在有點坎坷:第一次資格考沒過(開始質疑自己該不該繼續念)、老闆跑去澳洲(覺得上天在告訴我還是別念了)、老闆離開後找的小老闆去年也離開南加大(覺得這是在整我嗎...開始無奈地覺得我是傳說中受詛咒的研究生==)....所以在狂喜之餘,其實滿想哭的Q______Q 

在這麼多年後,終於有看到結束的一絲絲的曙光。那道光,讓我好想哭。

想要趁這個機會表達我的謝意。雖然說,太多人要謝就乾脆謝天,但還是覺得一個一個acknowledge很重要。很多幫助我的人其實看不懂中文,但還是想要在這裡紀錄一下,才不會忘記受過的幫助。以下是一連串匿名的唱名.....歡迎對號入座。

***老師們****

謝謝Dr. BK,我雖然對BK不是沒有過怨言,但我還是由衷地感謝他的指導。當初能申請上南加大臨床心理博班完全是因為受到BK賞識,所以也有幸成為他在南加大最後一個學生。即使他退休跑去澳洲,並沒有棄我於不顧,還是每兩周和我skype一次。BK除了修改我的申請文件之外,也因為他是老人臨床心理學這個領域的始祖,在無形之中扮演了重要的推手。

2017年1月26日 星期四

[教育] 美國臨床心理博士「全職實習」申請過程分享

所有新文章將於新網站「有心人事」發佈https://psychtranslation.wordpress.com/
此篇文章也移居至新的網站囉,如想要在新網站閱讀此篇文章,請點「留學教育有心人事」


消失了好幾個月,前幾天終於有種雨過天青的感覺。從上一篇到現在,我忙著申請臨床心理博士的「博士前全職實習」(predoctoral internship),前幾天終於結束了最後一間的面試!雖然鬆了一口氣,但是我還在等待2/17的放榜就像等指考放榜一樣....)。

原本我對於申請上實習算是有信心,但是昨天接到APPIC的email之後,情瞬間降到冰點,愁雲慘霧。他們說:川普頒布的「凍結聯邦雇用(federal hiring freeze)」行政命令「有可能」會影響部分實習單位是否可以聘實習生。由於我申請了不少會受到影響實習單位,心情實在是盪到谷底。千算萬算,就是沒算到川普.........唉,現在也只能靜觀其變,等候各單位的指示。希望有好消息可以和大家報告。

美國諮商和臨床心理博士最後一年的實習申請過程繁瑣。
這個過程與美國其他醫療專業(如醫生)的實習較為相似,與商業、科技業或是美國其他心理專業的實習不大一樣。本篇文章旨在介紹實習的申請過程,一來是幫助身邊親友了解我過去幾個月在煩惱些什麼,二來也讓對美國臨床心理師訓練過程感到好奇的朋友一窺究竟。若有在美國念諮商或臨床心理博班的朋友,希望你們會覺得有幫助。

前情提要


如果你有看上一篇關於美國諮商與臨床心理師的養成這篇文章的話,你可能會知道:諮商或臨床心理博士必須在最後一年完成「博士前全職實習」才能畢業。


2016年9月16日 星期五

[教育] 美國諮商與臨床心理師的養成 Licensed psychologists in the U.S.

所有新文章將於新網站「有心人事」發佈https://psychtranslation.wordpress.com/
此篇文章也移居至新的網站囉,如想要在新網站閱讀此篇文章,請點「留學教育有心人事」


這篇文章想要介紹美國心理師的養成。在來美國念之前,我對美國臨床心理師有許多想像,念了之後才發現有許多我不曉得的咩咩嘎嘎。

事實上,除了需要博士的clinical/counseling psychologists (臨床心理師、諮商心理師)之外,還有許多碩士級的心理健康專業 (master- level mental health professionals),諸如婚姻與家族治療師 marriage and family therapists (MFT)、心理諮商員 licensed professional clinical counselor (LPCC)。而社工接受額外的訓練也可以做心理諮商,成為
臨床社工 licensed clinical social worker (LCSW) 。精神科的專科護理師 psychiatric nurse,也是心理健康專業重要的一員。
即便我在這個領域待了一段時間,我也常常搞不清楚這些專業的差異。


接下來有一系列的文章(其實也只是預計3篇),旨介紹美國各個心理專業、所需之訓練及執照要求的異同。這一篇以介紹美國心理師 licensed psychologist為主。第二篇會簡單介紹美國其他碩士級的心理專業。但因為我不是念這些學位的,所以如果有其他心理專業人士想要補充的話,也請多多指教。最後一篇,我打算從美國經驗看台灣的心理專業(以及為什麼我反對心理師資格下修到大學學士[雖然這個議題被擋下來的但是誰知道某些立委哪天頭殼又壞去......]


我希望這系列的文章可以幫助有意在美國念心理相關專業的人,釐清自己所需要的訓練;而在美國的朋友可以成為一個informed consumer;最後,我也希望透過我微薄的力量,讓台灣變成對心理師更友善的環境。


9/8/2017補充:想寫的文章太多,擁有的時間太少,暫時不會有系列文XD 但我近日寫了一篇關於留學申請的文章,歡迎參考:[教育] 出國留學:美國臨床心理博士班申請指南

2016年7月24日 星期日

[心理] 動機式晤談 (motivational interviewing):「為什麼他都講不聽?!」

所有新文章將於新網站「有心人事」發佈https://psychtranslation.wordpress.com/
此篇文章也移居至新的網站囉,如想要在新網站閱讀此篇文章,請點「人際關係有心人事」


「明明我講得很有道理,為什麼他就是講不聽呢?」

大部分的人,都曾經有過這種很氣餒、恨鐵不成鋼的感受。我們都曾經想要改變身旁的人,例如要他們多運動、注意飲食、吃藥或就醫。我們試著告訴他改變的好處,也警告他不改變的後果。然而,這些努力往往徒勞無功,於是我們感到無奈,甚至惱羞成怒,開始吵架。


如果你在醫療行業工作,無論你是醫師、護理師、心理師、社工師、物理或職能治療師,這樣的感嘆大概也不陌生。有些個案,任憑你如何和他曉以大義,他就是不聽你的建議,或是聽了點點頭,回去之後又不了了之。即使你真心為他好,跟他分析利弊,他還是不肯吃藥、不願意改變生活習慣、不願意求助、不願意嘗試你真心推薦的治療方式。你越是勸告,個案越是堅持己見。我們再有耐心,還是會感到挫敗。我們的出發點明明那麼誠懇,勸告也那麼有理,為什麼他就是講不聽呢?


今天想要分享一種心理學的晤談方式,從它的觀點討論為什麼我們的勸告往往無效、甚至是有反效果。這個晤談方式為 Motivational Interviewing (簡稱MI),中文譯為「動機式晤談」旨在提升個案改變的動機,以促進實質上的改變我想要討論MI的理念,並提供範例,讓對方可以把我們的耳邊風聽進去。

*註:以下源自我學習MI的綜合心得,所以有興趣系統性地學習的話,歡迎自行閱讀文獻或找我演講(咦)題外話,我一直覺得『動機式』這個詞好彆扭,無法讓一般人立即明白它的意思。我常常覺得,與其執著於直譯,不如想辦法反應該詞的精隨。如果可以,我認為MI翻作『引導式晤談』『引導動機晤談法』好像比較易懂。但畢竟『動機式晤談』已是約定成俗的翻譯,所以我還是以這個詞為主,並以MI為輔。

2016年5月16日 星期一

[社會] 那些對受害者說的風涼話:責怪受害者現象 (victim blaming)

所有新文章將於新網站「有心人事」發佈https://psychtranslation.wordpress.com/
此篇文章也移居至新的網站囉,如想要在新網站閱讀此篇文章,請點社會觀察有心人事

寫這篇文章的動機來自看到蔡正元立委前幾天的FB動態。蔡委員認為小燈泡的媽媽因為是「廢死教徒」,所以才是「值得被研究的心理疾病案例」。看到底下對於小燈泡媽媽的評論更是傻眼:小燈泡媽媽的過度理性其實讓我覺得有點冷血」「我為對小燈炮感到悲哀,怎會有這樣的媽媽?」(我對於蔡委員和部分網友的評論,在本篇文章的最後面。有興趣的可以往下滑去看)

不過,我寫這篇的目的是希望延伸討論在發生悲劇之際,社會上對受害者的風言涼語:「責怪受害者」(victim blaming) 的現象很遺憾的,蔡委員並不是唯一會對受害者說風涼的人。社會上有比我們想像多的蔡正元。我甚至覺得,每個人身上都住著一部份的蔡正元,只是程度不一、表現的方式不一樣。

聽起來很不舒服、很誇張,但大部分的人,包括我,都曾經不經意、間接地責怪受害人。舉例來說,被性侵的人會被問:「你怎麼會在晚上一個人走路?」「你當時是不是穿太暴露?」聽到有女生在夜店被撿屍後:「去夜店就是要有心理準備會被撿屍」「自己要去怪誰?」「酒就不應該喝這麼多嘛!」八仙塵暴之後:「這些人就愛跑趴!」「還好我不愛參加這種活動。」看到有人被家暴:「自己不離開施暴者有什麼辦法。」以前的我,也曾經犯過類似的錯誤。我在思考校園霸凌的成因時,曾經心裡想:被霸凌的同學自己本身很怪吧」錯就錯在別人再怎麼怪,也無法合理化霸凌別人的行為。經朋友YAC的提醒,我才想起當初陳冠希淫照外流事件我自己的反應。我想到的是「矮額陳冠希好不檢點」「女主角好隨便」,可是仔細想想的話,拍私下生活照片是他們的選擇,真正該被譴責的是洩漏這些照片和散播到網路上的人。

如果你從來沒有對受害者說風涼話,我很替你開心和驕傲。但如果你和我一樣,曾經評論過受害者,我希望我們都可以誠實地面對自己。評論蔡正元其實很簡單,與蔡正元撇清關係很容易,真正困難的是,如何面對自己內心那個會對受害者說風涼話的蔡正元。我認為,不讓心中的蔡正元出來作怪最好的方式,是時時刻刻反思為什麼人會對受害者口出惡言,並提醒自己為什麼我們不該責怪受害者。我想要從心理學的觀點來解釋「責怪受害者」的現象,並寫出責怪受害者長期對受害者及社會氛圍的影響。我希望我們在評論受害者之前可以以三思,避免不必要的再度傷害。

2016年2月9日 星期二

[關係] 聆聽的藝術:銅鋰鋅(同理心)是良好溝通的重要元素

所有新文章將於新網站「有心人事」發佈https://psychtranslation.wordpress.com/
此篇文章也移居至新的網站囉,如想要在新網站閱讀此篇文章,請點人際關係 | 有心人事


這一篇其實在討論一個不能再更老梗的主題:「銅鋰鋅」。如果你夠鄉民的話,你會知道CuLiZn銅鋰鋅這三個化學元素就是同理心的代稱(那究竟為什麼會知道呢.............)原本想要延續前兩篇acceptance and commitment therapy的內容,但是有鑑於今年回台灣和爸媽抱怨卻很可憐地沒有被同理到哭哭(爸媽表示:竟然出賣我~自己玻璃心怪誰),我決定來分享一下這篇(但我人超不錯沒有真的出賣爸媽只有出賣CKC)

******
CKC總是說我是電器殺手:什麼電器碰到我都會很快壞掉。每當我借用他的電腦,他總是(假裝自己是那台電腦)在那邊吶喊:「不~~~~NO~~~~不要靠近我~~~~電器終結者來啦!!!然後又(假裝自己是電腦旁邊的東西)自導自演:「兄弟,保重。一路好走~~~(表演含淚相送)」


(可以不要這麼愛演嗎.........................

有一天,我的電腦沒來由地出狀況,嚴重影響到工作進度。我憤怒地罵了一聲「(消音)」。CKC偷喵了我幾眼,我就向他解釋來龍去脈,並再三強調「電腦真的超爛」。雖然CKC平常說我有Wreck it Ralph般的破壞力,但他內心其實是秉持著「和電腦相關的事情都事出有因」。所以CKC就很認真地和我解釋出狀況的原因可能是什麼:「電腦沒什麼問題啦,大概是你按到什麼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