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17年9月6日 星期三

[教育] 出國留學:美國臨床心理博士班申請指南

所有新文章將於新網站「有心人事」發佈https://psychtranslation.wordpress.com/
此篇文章也移居至新的網站囉,如想要在新網站閱讀此篇文章,請點「留學教育有心人事」


去年寫完這篇 美國諮商與臨床心理師的養成 的文章之後,陸陸續續收到很多信詢問如何申請美國臨床心理博士班。很多的問題大同小異,所以決定寫這篇文章。我會從「申請上的關鍵」、「選校」、「書面資料準備要點」、「國際生的處境」等方面討論申請學校的過程和須知。希望對有興趣到美國念臨床心理Ph.D.的人有幫助!


Noun Project: Aleksandr Vector & Maurizio Carpani 

臨床心理Ph.D.申請須知
  • 這篇文章是針對申請綜合型大學之「臨床心理的Ph.D.而寫,應該也適用於諮商心理或是其他心理學領域 Ph.D.的申請流程。這篇文章不一定適用於開設在professional school的臨床心理Ph.D.。除此之外,這篇文章並不是針對臨床心理Psy.D.、其他心理健康專業的碩士 (e.g., MFT, LPCC) 或博士 (e.g., Counselor Education Ed.D.)而寫。這些學程通常對研究的重視程度不一,所以準備申請的要點不一樣。
  • 一般來說,綜合型大學臨床心理學Ph.D. 都會提供獎學金,亦即免學費、每個月也會給你獎學金或TA/RA的薪水(年薪介於$20,000-30,000之間,但因學校而異)。也因為如此,收的人數很少。舉例來說,南加大臨床心理Ph.D.每年都有將近400個申請者,會收8-10位學生,最後通常會有4-6位學生來念。所以你需要有心理準備:臨床心理的Ph.D.真的很競爭,被拒絕是常態 
  • 在申請學校的過程中,需要表達對哪些指導教授有興趣。不像很多其他領域會有lab rotation,你的指導教授基本上在你念之前就預定好了。與其說是申請「學校」,不如說是申請「指導教授」(mentor-based admission)
  • 臨床心理學Ph.D. 通常都很重視「研究」。這類重視研究的學校,臨床訓練還是非常扎實,只是他們對學生研究的期許及要求也很高。這類的學校通常也會希望學生未來從事學術工作,但事實是不是人人都適合走學術之路,所以許多從研究型學校畢業的學生,最終還是選擇臨床工作。
  • 大學部畢業可以直接申請Ph.D.,你不需要先有碩士。你不一定需要是心理系的學生,但有些學校會要求你先修某些心理學課程,所以需要先查清楚。你也必須要有心理學相關的研究經驗。不見得一定要參與隸屬於臨床心理的實驗室。無論你在社會心理學、社工、神經科學、公共衛生還是管院的實驗室,只要你能夠說明那些研究經驗和未來研究興趣的關聯即可。
  • 最後,要認知到國際學生在申請學校、實習、博後和工作過程中的困難,並且要有足夠的勇氣、幹勁來了解、爭取、捍衛自己的權益。

臨床心理Ph.D.的決勝關鍵


與其討論申請文件的細節,我覺得應該先掌握好「大方向」的關鍵。掌握好這些觀念,可以協助你怎麼準備申請文件。


研究潛力 (potential)


研究潛力在這邊泛指你未來能夠在學術界表現突出的機率。學術界有種說法是"past success is the best predictor for future success" ,所以一般來說教授們看的是下列指標:

  • GRE/GPA: 雖然GRE、GPA高不代表一定就會做研究,但「整體而言」GRE/GPA高的人,通常代表他平常有在認真或是有有效的學習方法,所以高GRE/GPA高一定吃香。但比較現實的是,多數申請臨床心理Ph.D的人GRE/GPA都很高,所以GRE/GPA高,不是關鍵。APA認證的學校都會提供申請者的資料,所以可以看過去入學學生的平均GRE/GPA。
  • 研究經驗:過去的研究經驗及成果大概是研究潛力最好的指標。好的研究成果,例如期刊論文、學術會議論文、獨立研究計畫與經費等,都可以反映你的可塑性。如果沒有學術論文也不用太懊惱,大部分大學部剛畢業的學生也不會有。重點是你有做「好的研究」,而且可以具體地描述你「做了什麼」「學到了什麼」(例如研究設計、統計分析、fMRI等)。 換句話說,如果GRE/GPA沒有很高(但也不可以太低),研究好好做,特別是爭取獨立研究的機會,可以增加錄取機率。
  • 推薦信: 推薦信非常重要,尤其是如果教授認識幫你寫推薦信的人。但與其找不認識你的人,盡量找真的認識你而且可以具體描述你的優點的老師。

研究契合度 (fit)


研究契合度泛指你的研究興趣與未來指導教授的研究主題的相似度。這個是申請者常常忽略的關鍵。一個學生如果非常優秀但是興趣與教授不合,這個學生上的機會非常渺小。所以一定要盡可能展現你與教授之間的研究契合度。

  • 研究經驗:如果你過去的研究經驗和教授的很類似,會有優勢。這樣通常代表你是真的對該領域有興趣,也代表你熟悉這個領域、學過相關技術,所以可以快速上手。但沒有真的很直接相關的研究經驗也沒有關係,重點是你要能夠連結你過去研究經驗與未來研究興趣。
  • Statment of Purpose (SOP): SOP便是表現你對什麼主題有興趣的機會。當你看完教授的期刊論文和研究簡介之後,要盡量展現你與教授研究上的契合度,以及你可以如何精進、拓展他的研究主題。
臨床經驗

雖然說臨床心理Ph.D.很重視學術研究,但千萬不要以為臨床心理Ph.D.不在乎臨床經驗。我曾經面試過一位學生,她說她「不怎麼喜歡臨床工作」差點沒嚇死我。這個學生研究經驗雖然厲害,但最後還是沒有申請上。教授們想確認你是否有心成為助人工作者,所以他們會看申請者是否有相關的臨床經歷(例如:擔任志工等)。這方面的經驗不需要多,只要一個長期耕耘的臨床經歷就足夠。重點是「長期耕耘」而不是曇花一現的臨床經歷。

其他因素
  • 教授是否今年收學生?如果教授沒有要收學生,條件再好也會被拒絕。所以要得到這個答案最好的方式就是寫email問教授。據我熟悉教授的說法,教授都很忙,所以不需要寫很長的信。簡短地自我介紹、詢問她今年是否有打算收學生就可以了。究竟要不要附CV,眾說紛紜。我是覺得如果寫信的目標是為了確認他有沒有要收學生,就不必附CV。
  • 這個學校的心理系近幾年來有收國際學生嗎?如果沒有的話,那可能需要評估是否要花錢申請。公立的學校往往因為經費不足對國際學生比較不利(畢竟養國際生的花費比當地生還貴許多),私立學校通常比較不會有這個問題。不過,這並不絕對,所以可以自行評估或詢問該系關於國際生的經費問題。
  • 學生是否帶財?這邊指的帶財不是只「自費」(千萬別幹這種傻事)。帶財指的是你拿到可以支持你的獎學金(無論是台灣的公費、留獎或私立的獎學金)。如果你在申請前拿到獎學金,學校更願意收你,因為可以幫學校省錢。這個對於國際生特別重要,如果有拿到獎學金一定要記得在CV、SOP或面試的時候提到。
面試

如果有被邀請面試,這代表你的書面資料非常有競爭力
。但由於名額有限(一般來說,一個教授一年只會收一到兩位學生),所以面試的表現就非常重要了。面試大概看的是:個性、社交能力、語言及表達能力、研究潛力和契合度。教授也會安排研究生當面試官,參考研究生的意見。一般來說,
研究生無法左右教授的決定,但如果有,通常是因為很多研究生一致地覺得該申請者難相處。

其實在面試階段,不只是他們在面試你,你也是在面試學校、教授。你可以看看這裡的環境你喜不喜歡、教授好不好相處、研究資源多不多、學生看起來快不快樂等。你也會發現,教授有時候也會很積極地想要recruit優秀的學生,畢竟好的學生很多學校都搶著要。如果真的有人到面試階段,歡迎再來寫信詢問。

綜合評比

臨床心理Ph.D.同樣重視臨床和研究,但比起其他以臨床訓練為主的學位(Psy.D),Ph.D.相對更注重學術研究,所以臨床經驗「有長期耕耘的經驗即可不需要多」。決勝負的關鍵真的是研究潛力與契合度。如果你在各種申請文件都傳達「你有潛力成為學術界明日之星」以及「你與教授在研究興趣上是天造之合」,你申請上臨床心理Ph.D.的機會高很多。最後不得不說,申請學校這種東西有時候需要一點運氣。往往哪些學校有上或沒上,不見得有合理的理由
。不上不代表你不好,上也不代表你很厲害,有的時候真的是講求天時地利人和。所以也要提醒自己,盡力準備自己可以控制的東西,剩下的,就盡人事聽天命

選校:指導教授比學校重要

很多學生在選校的時候,會想要先選學校,然後再從中找喜歡的老師。這種top down process的選校法,沒什麼錯,但是這樣的選法比較不容易找到研究契合度高的指導教授。另外一種方式是bottom up process的選校法:確定你的研究興趣之後,廣泛閱讀該領域的相關文獻,或請該領域的老師推薦,找出你喜歡、適合你的指導教授及學校。
不可否認的是,有些學校因素一定會多少影響,例如整體或系排名、地點、訓練取向等,所以選校是top down和bottom up之間的平衡與取捨,但以後者更為重要


以我自己的經驗為例,我對「老年心理學」感興趣,所以想要找有做老人相關研究的教授。我一開始的選校方式是先列想去的學校再看有沒有老師「曾經」做過老人的「相關」研究。所以我列了一堆排名厲害的學校,但是沒有一個教授真的與我很契合。
一位在美國做老人臨床心理的教授和我說:與其去一個整題排名很前面卻沒有知名的老人學者的學校,不如去跟一個在老人心理學界知名的教授,即便學校整體聲望不佳。她列了一些在老年心理學界有聲望的學校: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 Washington University in St. Louis, University of Colorado, Colorado Springs等 (EDIT: Univeristy of Alabama at Tuscaloosa & University of Louisville as well)。最神奇的是一所世界排名四五百名的West Virginia University, 在臨床老人心理這個領域有很傑出的研究。也因為這番話,我再次檢視我想要申請的學校,刪了其實並不適合我(但我卻貪圖他的名聲)的學校,增加了我原本沒有要申請但適合我的學校。

在美國臨床心理博班待了這麼久,現在也有這樣的感受。很多我拜讀的文獻作者,並不是來自所謂的傳統名校。臨床心理的研究既廣泛又多元,每所學校的專長皆不同,也會隨著教授名單更動而有所改變(例如:南加大近年來作老人研究的老師陸陸續續退休)。總歸一句話你要看的不盡然是學校、心理系所的排名,你該注意的是指導教授是否有做好的研究、在你的領域是否有好的名聲。


書面資料準備要點

關於書面資料的討論,我先quote一個傳神的譬喻:

用寶石和項鍊的比喻便能理解CV、履歷 (resume)、自傳 (編按:SOP)、推薦信的功能差異。CV (尤其指 Academic CV) 擺放所有寶石,Resume只陳列精選的寶石,自傳串起寶石成為項鍊,推薦信則是在寶石刻上品牌。一個成功的申請包裹,就是讓審查委員不只看到價值不斐的寶石(不凡且可信的成就),更對這條個人化的項鍊(核心價值和能力)印象深刻。"

摘自Shawn Hsu「申請美國博班的供需法則」的一段話

如果真的要修正這個譬喻的話,我覺得自傳或SOP不只是項鍊,還包括這個項鍊背後的故事及行銷手法。

Curriculum Vitae (CV)

CV是一個整齊、有組織地排列你過往的經歷(教育、得獎經歷、期刊論文、研究經驗、臨床相關經驗)的文件。我建議可以參考不同人的CV、下載美國教授、研究生的CV,看多了你也比較有概念。由於多數的申請者不會有學術期刊,所以在陳列研究經驗時,務必精簡地描述你的職責。舉例來說,光寫加入某間實驗室不夠,你會需要簡短地描述你在這間實驗室的工作內容,例如「設計量表」「收集資料」「分析資料」等。網路上關於學術CV的討論很多,就不加以贅述。

Statement of Purpose (SOP) 

每間學校對SOP要求不一,需仔細看它的要求。不過,SOP大致上就是一個描述你的職涯目標、動機、研究興趣、經驗的文件,藉此讓教授檢視你的「未來方向」「研究潛能」「研究契合度」以及「寫作能力」。

一個好的SOP會寫地像故事一樣,引人入勝。有些人的SOP會按時間軸逐一描述研究經驗,但這樣的寫法只是變相的CV「延長版」。如果別人對你的經歷有興趣,看CV即可,大可不必看這麼多字的SOP。也就是說,SOP比CV多的是「脈絡」:你為什麼對這個主題有興趣?什麼樣的個人、臨床或研究經歷,讓你對這個研究主題產生興趣?你想透過這樣的研究回答什麼樣的問題?為什麼你覺得這個研究對你而言是重要而且有意義的?

在這樣的脈絡之下,你也可以藉機佐證自己強烈的學習動機、優勢和對教授的貢獻。在描述這些內容的時候,請務必記得要「具體」並給予適當的範例來支持你的說詞。舉例來說,與其單純描述教授的研究很「重要」「有趣」,不如具體地描述這個研究在理論、應用上的意義,或是延伸討論其他創新的研究問題及方法。又或是,與其稱讚自己「很認真」,不如說:「為了回答XX研究主題,我修了研究所的統計課、自學了某種統計軟體,希望可以分析這種類型的資料。」除此之外,在描述想要成為教授或助人工作的時候,容易把自己描繪地太無私、太偉大。這樣的語言,會讓人覺得不真誠且難以相信。你可以說你想要改善病患的精神健康,但是同樣的,你必須提供範例佐證(例如:所以我到XXX機構擔任志工。)總而言之,千萬避免使用籠統、八股又浮誇的語言。

加入個人經驗也有助於更認識你這個「人」,但不需要大費周章地交代來龍去脈,點到為止即可。千萬不要過度分享個人私密的經驗,特別是自己的精神疾病史。若過度分享,則會使人懷疑你是否了解界線的概念 (boundary issues)。不得不說,如何拿捏分寸是門藝術。

SOP困難的點,在於沒有任何「格式」或「公式」(除非特別指示)。但是,沒有格式限制的好處,是可以自由發揮敘述的方式(千萬不要讓SOP變成太創意的文學作品,條理清晰即可)。當你參考不同人的SOP,並開始嘗試不同寫法之後,終究會找到適合自己的風格。

這篇大學生的報告描述了各種「申請研究所的死亡之吻」,可以看看:Kisses of Death in the Graduate School Application Process

國際學生的處境

我覺得洋洋灑灑寫了這麼一大段如何申請臨床心理的文章,如果沒有描述申請前後會面臨的困境,對讀者很不公平。我不希望營造一種申請上博班人生會圓滿的幻覺,所以也想要平衡報導一下國際學生的困境。語言不流暢和文化差異使得在臨床工作上較為吃虧,但我認為這方面的問題是可以憑藉著努力去改善,甚至還可以成為優勢。

我認為真正的困境來自「國際身分」。首先,在申請學校的過程中,有些州立的學校不會考慮國際生,原因是國際生的學費比在地居民貴,因此系所收國際生的成本較高。除非真的很優秀,不然比較不願意收國際生(我這邊指的是會給獎學金的學校,需要自費的學校當然是熱烈歡迎各種學生。)私立學校,因為身分不影響學費,相對比較會接受國際生。

無論領域,申請上學校之後,國際生拿的簽證為F1。由於F1規定只能在校內工作,因此在學期間,若需要至校外實習,需要使用至多12個月的 CPT (Curricular Practical Training)。「博士前全職實習」為期12個月,又通常在校外且會領薪水,因此,最好把CPT保留在實習這一年。相對的,國際生在申請「博士前全職實習」「之前」的臨床經驗,必須小心規劃,避免使用到CPT. 值得注意的是,有些實習單位只考慮美國公民,所以國際生能選擇的實習單位較少,所以申請實習的過程會更加辛苦。一般來說,政府單位(例如美國退休軍人的醫院)只限美國公民,但教學醫院通常沒有這樣的限制(需要特別仔細看實習單位的說明來確認)。

實習結束,畢業之後,國際生拿的簽證為為期一至二年的 OPT (optional practical training),時間長短因領域而異。OPT的立意是給予國際生時間找到「幫忙辦工作簽證的工作」。若無法在OPT的時間內找到這樣的工作,則需要離開美國。從科學、科技、工程、數學領域(Science, Technology, Engineering, Math, 簡稱STEM) 畢業的國際生,拿的OPT較長(約兩年)。非臨床、諮商領域的心理學在2011被認定為「科學」,所以可以拿到STEM的OPT(詳情請見APA的新聞稿)可惜,臨床、諮商領域並沒有被認定為STEM,所以OPT目前只有為期一年。

如果你還記得這篇 美國諮商與臨床心理師的養成 的文章的話,多數的州有規定需要做一年的博士後(簡稱博後)(postdoc) 才能考執照。因此實習完畢、畢業之後,會使用為期一年OPT來做博後。為了確保OPT結束之後有工作並且有工作簽證,在做博後的過程,需要非常積極的找工作。並非所有的醫院、診所都願意辦工作簽,所以也必須要有回國的心理準備(當然,如果你本來就希望回台灣就沒什麼問題)。一般來說,校單位通常都會樂意幫你辦工作簽證,甚至是綠卡,所以如果你想找教職,就比較不會有簽證上的問題。除此之外,以研究為主的博後,通常合約簽不只一年,所以OPT之後,工作單位也會幫你辦工作簽證。簡而言之:走學術、教學或至學校單位服務,比較容易拿到簽證,但是若畢業之後純粹想走社區、醫院,就很看該單位對簽證的立場(不過也有區域差異,美國中西部的醫院有比較高的機率會雇用非公民)。

由於我並不需要面對這樣的困境,所以我沒有辦法鉅細靡遺地描述國際生的辛酸以及解套方式。不過,我有一位不是美國公民也沒有綠卡的朋友,他經歷了找實習、博後的過程,至今在美國中西部一間很好的醫院擔任臨床心理師,並擔任臨床訓練的要職。他的經驗告訴我,以國際生的身分念臨床Ph.D.,並且在美國做臨床工作,可行但真的不容易。我認為他能夠留在美國的關鍵是:非常積極地了解相關的法規、資訊,認清現實、做出取捨,提早一、兩年規劃下一步,同時非常認真地提升自己的競爭力,做足萬全的準備誠實地面對國際生的困境,有助於規劃和執行對自己未來的想像。


***總結***

我建議在決定出國念臨床心理Ph.D.之前,好好了解這份職業在台灣和美國的狀況。欲了解美國的狀況,請見這篇文章 <<[教育] 美國諮商與臨床心理師的養成 Licensed psychologists in the U.S.>>。想了解台灣臨床心理師的處境,請看臨床心理師陳弘儒在Facebook分享的懶人包

除此之外,我也建議不定期地問問自己:「為什麼想到美國念臨床心理的Ph.D.?」「有了這個學位,我會有什麼不一樣?我可以做什麼現在做不到的事?我會有什麼樣過去沒有的機會?」接著再問問自己:「有沒有其他的路,也可以達到我對未來的想像?」

說實話,這些問題你不見得會有答案。有些答案是嘗試了之後才有,甚至會隨著時間改變。現在這個階段你也不必然需要有答案。重點是,問自己這些問題有助於釐清核心價值,也可以讓自己看到博班以外的可能性。如果想知道什麼是核心價值或是我曾經針對念博班有過的掙扎,歡迎看這篇文章 <<[心理] 迷失方向:引領向前的核心價值>>

總而言之,希望這篇文章對有興趣出國念臨床、諮商心理Ph.D.的同學有幫助。我始終相信資訊的流通可以幫助人做出 "informed decision"以及實踐自己的目標。 如果下定決心要試試看申請臨床心理Ph.D., 我很為你開心,也祝你申請順利!


***

留學申請相關資源
  • 亞瑟的留學軍團:好幾年前一群想要申請出國的同學受到一位UCLA心理系退休教授亞瑟伍德(Art Woodward)的幫助(包括我),所以在申請上學校之後成立了「亞瑟的留學軍團」,希望可以秉持著亞瑟的精神,免費幫助有興趣申請心理學、神經科學、統計學、公共衛生以及教育等相關領域的學生。有興去的需要「申請入團」。詳情請見這個網站Facebook社團
  • 美國心理學會 :這個APA網頁提供了很多申請心理學研究所的資源。
  • The Grad Cafe: 這是一個讓申請者交流的網站,交流意見、討論面試及經驗的網站。好處是在等待的過程,可以知道你申請的學校發面試通知了沒。但也因為這樣,你可能會變得很焦慮:「為什麼別人拿到面試通知,但是我都沒收到email?!」(最後發現沒收到email不一定代表沒有被考慮)某方面說是個萬惡淵藪的網站,所以請小心服用XD

關於來信詢問

從去年開始我收到不少信詢問臨床心理Ph.D.申請的過程。礙於時間問題,我沒有辦法一一回信給你太個人化的建議或指引。如果有什麼問題,請於本篇文章下方處留言,我會盡力在我能力範圍內回答。通常你有問題,別人也會有問題。所以在下面留言,可以幫助到更多人。最近搬家、開始實習,既忙碌、壓力又大,所以回覆地很龜速,以至於忙一忙就忘了。如果我兩周內沒有回復你的留言,可以再寄信提醒我。

祝大家順利!


2 則留言:

  1. 去年因為版主寫了美國養成心理師之路而能釐清ph.d和psy.d之間的差異,
    就很期待能看到更多申請學校相關的文章,
    真的很謝謝你在忙碌之餘慷慨的分享自己經驗,
    以及在申請時需要提供需注意的大方向和可能面臨的困境,
    對於找尋相關訊息,卻毫無頭緒搜集相關資訊的自己助益很大!:)
    非常感謝!

    回覆刪除
  2. 感謝您的分享!
    想請問您對early intervention 特別是自閉症相關領域有了解嗎?

    回覆刪除